top of page
KTrade

北市與IOTA合作推出區塊鏈市民卡


摘要 | 去年12月上任的台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,正肩負著推行數位市民卡的重責大任,他希望透過市民虛實身分的整合,串起線上線下的市政服務。

圖片來源:Statecraft

【文章來源:數位時代/作者:高敬原】

去年,在台灣分散式帳本技術新創BiiLabs的協助下,IOTA基金會和台北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,目標是把分散式帳本技術導入身份識別、電子投票、物聯網等應用,首個計畫是內嵌Tangle ID的數位市民卡,讓台北市成為少數將區塊鏈技術納入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政府之一。

不過,近期有議員質疑,台北卡推行4年多下來,發卡數卻遠遠落後桃園市民卡,去年12月上任的台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,正肩負推行數位市民卡的重責大任,希望透過市民虛實身分的整合,串起線上線下的市政服務。

與IOTA合作,市民卡要打通虛實界線

放眼海外,波羅地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,人口數只有台北市的一半不到,早在2000年,就推出具備電子數位簽章功能的數位身分證(ID-card),卡片內的晶片存有個人基本資訊,這張卡民眾可以在五分鐘內完成報稅、網路投票、編輯自動化報稅表格、申請社會安全福利、查看學業成績,甚至儲存個人健康資訊。

事實上,台北市政府從2014年開始發行一張,結合學生證、敬老服務、二代健康服務、愛心服務、圖書借閱證等功能的「台北卡」,近期也開放民眾註冊虛擬卡。

去年在新創BiiLabs的牽線下,台北市政府跟IOTA簽訂合作備忘錄,第一項計畫是推出內嵌TangleID的數位市民卡,整合區塊鏈技術可以防止台北市的數位市民卡資料被竄改,強化民眾使用任何與政府相關服務的信任感

去年在新創BiiLabs的牽線下,台北市政府跟IOTA簽訂合作備忘錄。

圖片來源:IOTA基金會

數位身分(Digital Identity) 議題近來廣泛被討論,幾乎所有服務都能從網路上提供,在虛擬世界中可以確認一個人的存在,以及認證身分的依據。

上任半年多的台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,接下數位市民卡的任務,目標要將台北市民的虛實身分整合,讓民眾可以在虛實環境中輕易地使用市政服務,「它可以串連虛擬網路,也能透過任何載具串起線下的所有場域。」

數位市民卡應用:身分認證、個資隱私、城市數據交換

目前台北市政府計劃推出內嵌TangleID的數位市民卡,Tangle是IOTA基金會打造的分散式帳本技術,跟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區塊鏈機制不同的地方在於,IOTA是沒有「鏈」、非線性的去中心化網路,可從任何方向加上新增交易節點,且越多人使用Tangle,交易速度反而更快也更安全,徹底改變過去分散式帳本的運作方式。

這樣的生態系建立起來後,將有利於資料的交換。不過以現階段的台北卡發展來說,雖然有一款手機App,但民眾若要成為可以使用線上個人化服務的「金質會員」,卻只能透過網頁或是臨櫃辦理,且線上申請手續繁雜,跳轉的視窗將近10個,除了App沒有發揮完整的功能,體驗也不便民。因此,許多人真正想知道的是,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數位市民卡,可以帶來怎樣的改變?

呂新科舉例,當市民需要跟某個企業進行線上交易時,若需要認證身分,就可以透過台北市認證系統取得。

圖片來源:攝影 / 侯俊偉

呂新科舉了三個例子,當市民需要跟某個企業進行線上交易時,若需要認證身分,就可以透過台北市認證系統取得。簡單來說,如果今天我們在電商平台買菸酒,也許就可以透過區塊鏈認證手法,在虛擬平台上確認購買人真的有滿18歲,許多過去商業上的限制,可以因為科技的解方就此突破。

同時個資也可以更有隱私,呂新科解釋,政府可以跟企業達成資料交換的授權,讓平台只取得身分認證所需的資料

另一項應用,是組織和城市之間的數據交換,假設今天一位東京的市民來台北觀光,過程中有許多服務需要認證身分,「但他相信的不是台北市,而是東京政府,」呂新科分享,透過P2P去中心化的資料交換機制,就能在點對點之間做彼此身分的交叉認證

瞄準虛擬卡、線上服務,呂新科:現階段不追求發卡量

雖然數位市民卡與IOTA的合作開啟許多新的可能性,但在訪談一開始,呂新科就強調:「現在我們每個人都被區塊鏈綁架了,什麼東西都一定要區塊鏈。」

呂新科認為,在導入區塊鏈技術之前,必須先回答為什麼要用區塊鏈這個問題,「它有什麼不一樣?在網路上證明他的身分,跟非區塊鏈時代有何不同?我後端用區塊鏈,是要解決什麼問題?」否則就會淪為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,實際上並沒有太多意義。

對民眾來說,創造出快速、高度便利性的服務才是最有感的,以這次跟IOTA合作的數位市民卡來說,民眾在實際操作上,跟過去並沒有太多的改變,「人民不用再去開一個虛擬帳戶,或知道跟誰去中心化。中間架構改造的麻煩,由我們來做。」但透過內嵌TangleID的數位市民卡,能讓身分認證、資料交換更加安全快速,呂新科認為這就是區塊鏈在市民卡上的價值所在。

雖然數位市民卡與IOTA的合作開啟許多新的可能性,不過呂新科強調,仍要了解到底為何使用區塊鏈。

圖片來源:攝影 / 侯俊偉

對於議員質疑,從2014年開始推行的台北卡,發卡數僅94萬張,反觀桃園市民卡發卡量已經衝破百萬。

呂新科表示,台北卡是以市民的需求、應用為基礎,未來發展的目標,會是虛擬卡與實體卡並行,並整合個人化線上服務,「未來不見得會有卡的存在,現階段不去追求發卡量,重要的是與核心政務服務做連結,讓大家感受區塊鏈帶來的便利與效率。」

【資料來源】:數位時代
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
【鄭重聲明】

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/錯誤不完整之處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修改刪除。謝謝。內容分析僅供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。風險自控。

▪ Follow Us 👉 Instagram | Facebook | Telegram | Twitter | Youtube | Medium | Linkedin | Mail

28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