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「我認為要想保障上鏈的源頭資料為真,必須結合物聯網(IoT)技術,更有甚者,區塊鏈、物聯網二者是不可剝離的!唯有透過機器擷取的資料,才能完全消弭人為改變的可能性。」,六域鏈科技(SDChain-IoT)董事長潘劭齊表示。
圖片來源:Statecraft
區塊鏈的幣圈和鏈區是兩個不同的價值領域
近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位貨幣,如平地上響起的一聲雷,成為眾人矚目焦點,曾經身價暴漲,也曾夢幻破滅,如今炒幣熱潮正在降溫。值此時刻,愈來愈多的投資人開始釐清一大迷思,「舉凡比特幣乃至其餘的數位貨幣、通證(Token),都是經由區塊鏈(Blockchain)衍生的產品,同屬於「幣圈」,但皆不等同於區塊鏈。」
六域鏈聯盟SDChain Alliance Logo(左)和六域鏈科技SDChain-IoT Logo(右)。
事實上,區塊鏈是一種極具未來性的技術,備受許多國家政府的鼓勵與投資,其關鍵就在於「資料不可竄改」,像是一位深具公正性、獨立性的數據會計師,且僅專注於此,基於資料可被信任的重要特質,可望突破過往滯礙難解的瓶頸,繁衍出許許多多饒富價值的應用場景。
由此觀之,聚焦於區塊鏈應用發展的「鏈圈」,主要思維並不在於所謂的數位貨幣、ICO(Initial Coin Offering),與「幣圈」截然不同,沒有一夕致富的遐想。
只有基於資訊為真,不可竄改的技術才有價值
如同前述,數位貨幣不是區塊鏈的全部,而區塊鏈更大的重點,其實在於「資料不可竄改」,但不可竄改一事,也被部分人士解讀為另一迷思。固然區塊鏈的參與者,皆可接收經過確認無虞的資料,但並不保證上鏈的源頭資料是真是假,例如一個慣用農藥的農民,仍可在農產品溯源的區塊鏈上寫入「有機」數據;既然如此,「資料不可竄改」的價值,充其量僅在交量確認、意即數位貨幣的轉帳而已,不容易衍生太多應用價值。
「我認為要想保障上鏈的源頭資料為真,必須結合物聯網(IoT)技術,更有甚者,區塊鏈、物聯網二者是不可剝離的!唯有透過機器擷取的資料,才能完全消弭人為改變的可能性。」,六域鏈科技(SDChain-IoT)董事長潘劭齊表示。
經由機器擷取數據,杜絕人為造假可能
舉例來說,漁民利用IoT技術將漁產品檢測裝箱後,所有真實數據,就烙印在這箱漁產品上,像是它的數位身分證,不論爾後經過多少物流、倉儲,皆可禁得起各方驗證,確認與源頭一致,毫無調包造假的機率。
有鑑於此,六域鏈(SDChain)標榜為「融合物聯網」、分布式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公有區塊鏈生態體系,明顯迥異於許多僅側重在區塊鏈技術的聯盟。相對來說,六域鏈聯盟更能充分考慮IoT技術特點與商業生態建設需求,確認上鏈資料的真實性,從而做為鏈結物理實體世界及網路數據世界溝通的橋樑。
其實不只機械可以確保資訊的真實性,在區域鏈三種基本型態中—私有鏈、聯盟鏈和公有鏈,公有鏈因為資料收集方和採集方彼此不受制衡,資料活動都是公開透明,在資料交易市場中,可望產生多不勝數的物聯網應用型態。
比方說產品溯源就是很典型的應用項目之一。以養殖漁產品為例,養殖戶在自家魚塘中裝設IoT感測器,時時蒐集漁產品的生長資料、環境資料,對於飼料供應商、銀行、保險公司甚至是消費者而言,這些數據著實蘊含莫大價值,因此養殖戶可將這些價值交易出去,藉以攤薄營運成本,開創前所未見的商業利益;六域鏈科技有幸參與水產品溯源的區塊鏈應用專案,並已展現具體成果,相關內容,容後再向讀者娓娓闡述。
物聯網+區塊鏈=六域鏈
六域鏈聯盟的英文名稱SDChain,為「Six-Domain Chain」縮寫,象徵著物聯網的六域模型標準,內含用戶域、資料交換域、服務提供域、維運管控域、感知控制域及目標對象域,背後奠基於ISO/IEC 30141國際物聯網標準。六域鏈聯盟總部位在加拿大,為非營利組織,負責發行SDA通證、並維護SDA的全球流通性。
至於2018年4月在台灣成立的六域鏈科技公司(SDChain-IoT),與六域鏈聯盟為不同主體,若以人們熟知的Linux比喻,六域鏈科技、六域鏈聯盟的彼此關係,好比Red Hat之於Linux Foundation;六域鏈科技透過六域鏈聯盟所揭櫫的標準架構,進行IoT設計、區塊鏈融入,進而供應與研發能增加企業生產力的區塊鏈服務。
【資料來源】:digitimes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【鄭重聲明】
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/錯誤不完整之處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修改刪除。謝謝。內容分析僅供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。風險自控。